车险保单出错 新车“裸奔”一年?
其中,计生用品占据3个席位,医疗器械占了3个,隐形眼镜占据3个。
其次就是控制成本,尤其是占据最高成本的物流配送环节。此前,1号药网也宣称要搭建自己的医药健康馆。
尴尬的盈利模式值得庆幸的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盈利模式的医药电商已经开始打破这个魔咒了。首个第三方平台牌照的发放于他们来说也许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在康复之家董事长柏煜看来,一个没有流量竞争优势的平台其实一文不值。对销售假药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处方药O2O导购平台去买药网将把线上消费者引导到好药师的B2C平台或者线下药房。天猫医药馆入驻的商家们在长达一年的价格战血拼之后,开始寻找各自特色,回归差异化竞争。
张维军表示,医药电商能否赚钱的关键在于供应商是否对电商有足够的重视。最终,九州通企图搭建一个融合线上、线下的大健康平台其还为此制定了到2015。数字医疗设备领域获得1.46亿美元投资,排名第三。
2013年,有6家公司合计获得的投资额占到了该领域总投资额的近20%,而Fitbit就是其中一家,共获得了4300万美元投资。数字健康创业公司全面开花Rock Health首席战略官甘迪称,这些公司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市场的领先者。后者为生命科学公司提供云技术,融资2.61亿美元。此外,2013年在数字健康领域进行单笔投资的投资者数量增长了70%多,而这些投资者中大部分在之前两年并未在该领域投资。
健康界讯 北京时间1月9日下午消息,专注于移动医疗的创业公司孵化器Rock Health最新报告显示,风险投资家对于数字健康创业公司的兴趣依然浓厚,2013年这些企业共获得了19.7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同比增长39%。此外,如果该领域创业公司得到了业界领先的医疗保健机构的认可,同样可以吸引投资者的兴趣。
2013年,有27家风险投资公司在数字健康领域至少进行了3笔投资,而2012年时只有8家投资公司进行3笔以上的投资。甘迪称,2013年这些小创业公司至少获得了100笔投资,尽管每笔投资规模低于200万美元。与此同时,一些规模较小、并不知名的医疗创业公司也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甘迪表示,如今风险投资家已将投资数字健康创业公司视为重要的投资战略,而非蜻蜓点水般的试探。
这些活动合计融资920万美元,其中40%获得成功,达到了既定融资额。可穿戴和生物传感领域获得1.36亿美元,人口健康管理方面获得1.26亿美元,而医疗保健消费者互动(Healthcare consumer engagement)领域获得1.19亿美元投资。例如,甘迪预计Practice Fusion在电子病历市场的份额约为6%至7%。甘迪称,今年将有更多数字医疗创业公司申请IPO。
例如,Health Catalyst提供的数据库和分析软件得到了几家主要医疗保健机构的认可,因此也获得了投资。而当前,风险投资家对可穿戴传感器公司十分感兴趣,如Fitbit。
分析学和大数据(Analytics and big data)方面紧随其后,获得2.45亿美元投资。整体而言,2013年共有186家数字健康创业公司获得了195笔投资,每笔投资额至少200万美元。
这些公司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市场的领先者。相比之下,2013年上半年获得投资最多的领域分别是远程病人监控、医院管理软件、分析/大数据、电子病历软件和健康移动应用。他们分别是BenefitFocus和Veeva,前者提供基于云的平台来销售健康保险,融资7100万美元。数字健康企业IPO此外,甘迪还特别提到了2013年成功进行IPO(首次公开招股)的两家数字健康企业。此外,Evolent Health获得1亿美元,Practice Fusion获得8500万美元,OrthoSensor获得4800万美元,Proteus获得4500万美元,而Health Catalyst获得4200万美元。因此,数字健康公司今年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具吸引力。
Rock Health首席战略官玛莱·甘迪(Malay Gandhi)称,医疗保健消费者互动领域起伏最大,2012年融资额曾排名首位,而2013年降至第六位。刺激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已上市的类似公司的股价一直看涨,二是投资者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对一些品牌数字医疗公司进行了投资
几种模式药房托管药房托管,不改变资产归属,不改变药品进院流程,不改变职工编制隶属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医药药房交商业公司管理,由商业公司依据自身的总体库存优势,对药房内药品进行管理、控制、调整,以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房的库存占压和医院的支出成本。制度障碍利益分配和临床品种操作,是任何一种药房合作模式无法绕开的两大核心问题。
大型商业企业通过技术支持,将自身的物流系统和条码技术,延伸到合作医院,有条件的,再进一步通过自动化药柜技术延伸到住院药房。医药药房的商业化合作到底难在哪里,出路在何方,一直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包括国内其它企业所做的类似尝试,无论是以政府主导的区域性医院合作,还是以单个企业为主体推动的药房托管,包括后来变异的整体配送、服务外包,多数都以失败而告终,或以惨淡经营而勉强支撑。不可否认,推行医院药房合作,部分医院是出于规避国家的药品管理政策考虑,而医院的药品收入是无论如何要确保的,医院药房合作后,无论以何种形式,医院要求不低于甚至高于原有的药品回报。但医药分业终究是大趋势,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强力推进,以及实现医药分开、控制医保支出、斩断公立医院与药品利益链的医改期许,再次催热医院药房的商业化合作,药房托管课题重新成为各商业公司角逐的重点。以技术换取市场以物流延伸为手段,通过物流技术服务换取市场份额,为药房整体合作积累话语权。
而在临床品种操作上,合作商业要想通过药房合作模式有利润,必须在临床品种上下功夫:一是改变临床品种的利益分配模式,压缩其它环节的利润空间;二是通过品种置换,以其它临床品种来置换医院现有的临床品种,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服务外包通过将医院药品的采购、入库、仓贮等环节,部分或全部外包给外部商业公司,由外包商负责药品物流管理,通过集中采购、集中配送,帮助药库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高院内药品管理效率;医院则重点负责药事服务和药事管理,药品部从效益型向药学服务型转变。
一旦成功,将极大地降低医院药房的劳动强度,同时由于自身物流系统和药房物流系统兼容,可极大方便自身企业所供应药品的出入库手续,在方便的前提下,引导其它商业配送品种向本企业转移,以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受基本药物制度和挂网招标政策的影响,目前,多数乡镇医药已基本实行药品网上采购,零差率销售,全国第一批试点县和即将公布的第二批试点县也将采取这一政策。
对这部分医院而言,药品收入已不再是医院的收入来源,药房管理则变成了一种责任和负担,在这些医院推行托管,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而言,多数医院药房还处于原始的手工入库操作阶段,药房效率偏低。
现国家医改政策已明朗化,二甲以下医药回归社会公益化属性,三甲医院鼓励多元化投资,借此政策东风,以现有经营资质(或收购经营资质)为依托,吸收医院投资(以医院药房作为出资标,组建共同的经营实体,单独运作,利益共享。药房药店化合作医院药房药店化合作模式,是将医院药房一分为二,住院药房仍由医院统一管理,将门诊药房独立出来,通过引入商业合作伙伴,在院内开设一个专业药店,既对内又对外,按零售药店方式运作,该模式有助于减轻医疗机构的药事服务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药分开,并以此作为医院住院药房的有益补充。但这两大核心问题,往往又因为太多的潜规则和利益纠葛,说不清道不明,无法摆到桌面上,却又实实在在影响着合作的深入,最终制约合作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目前,对于医药商业企业来说,尤其是那些初涉该块业务的企业,提前布局基层市场的小型公立医院,或是不错的出路,一旦具备了合作医院药房的成功经验,知名度也就随之打响,再逐渐向主流城市的大型医院渗透。
一些医药商业企业只能通过高毛利产品运作,通过向医院输送返利,赢得与医院的合作机会,但要想完全割裂医院与药品的利益关系并非易事,短时期内,医院药房的商业化合作很难有大的突破。而医院机构是非盈利性组织,医药商业企业是依法纳税的经营实体,国家对医药商业采取的是更加严格的税收政策。
众所周知,卫生部门对医院药品销售管理,一是要求药品占比不得高于45%,二是要求药品加价比例不得高于15%。这种模式,在将门诊药房彻底市场化的同时,引进零售药店的运行和营销手段,又不改变其住院药房的管理,其难点在于必须要明确限定药店的经营品种,以避免对住院药房价格体系的冲击。
优选县及二甲以下医院试点优选试点县医院及二甲以下医院为合作重点,由下及上,稳步推进。药店合作连锁企业切入门诊药房或大有可为 2014-01-11 02:00 · deicd 医院药房合作仍存在着多项制度障碍。